“洪森书城”杯
招办主任提示:报志愿谨防误区
与往年的盲报不同的是,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采取的是实时的网上填报,这样不但减少了以往估分盲报的失误,也提高了填报志愿的命中率。然而,志愿如何选,选啥样志愿又是一个摆在考生面前的问题。为此招生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提示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谨防走入如下误区:
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书香飘逸满洪森
近年来,随着一些高校“改名风潮”的涌起,原本在人们心目中有“序列”的学校也已变得像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因此,填报志愿仅看校名是不足取的,那些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农、林、牧、水”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些艰苦专业的认识是错误的,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其次,心存偏见,将林业、农业、矿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再次就是光想着报省外院校,对省内院校不闻不问,不愿填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终于落下了帷幕。与此同时,今年与晚报携手的,为考生服务的赤峰市洪森书城的所有员工也都松了一口气。说起洪森书城,赤峰人都知道这里可是买书的一个好地方。近日,记者走进了洪森书城,与这个飘逸着淡淡书香的世界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当记者走进位于新华路中段十中东侧综合二楼的洪森书城,出现在眼前的是宽敞、明亮的自选式购书大厅。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品种齐全、分类有序的图书。读者们坐在书架旁的椅子上静静地阅读着自己所挑选的书籍,名言警句书城内处处可见。2002年成立的洪森书城,经历了6个春秋的洗礼之后,现已成为赤峰市规模最大的民营书店。图书有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蒙文、专业类工具书、教辅、少儿等30多个科目,4万多个品种,发行点10处,有着业务往来的出版社就有300多家。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建立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书城时,书城经理张敏洁告诉记者,赤峰人口相对比较多,教育成果在内蒙古也属前列,可是她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家长为了给孩子买一本书而跑遍了赤峰所有的书店。于是建立一个综合的、一站式购书的书城成了她当时最大的愿望。如今这所书城已经成为了赤峰人家喻户晓的购书好地方,如果读者在书城没有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可以在工作人员那里登记书籍的名称以及读者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书城将千方百计为读者把书找到并送书上门。如此人性化的服务,大大方便了读者,同时也为读者买书节约了一笔额外的开销。
“读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回报”,这就是书城的口号。为了服务于读者,书城内所销售的全部是正版图书,并且打折销售,还采用书友积分卡进行累计优惠方式。在书城的一侧,记者看到了一间宽敞明亮,有桌有椅的阅览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读者可以到这里免费读书,拥有金卡的会员还可以把书借走带回家里去看。每天一放学,好多孩子都到这里来写作业,读课外书。这里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免费读书、增长知识的平台,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为了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书城每年都要举办一届“读书日”活动,并以规模大、图书品种全被誉为“读书人的节日”;此外书城在全市同行业中还率先举办了“读者沙龙”活动,受到读者们的喜爱。今年,书城还将举办首届“读书节”,将有著名作家来我市签名售书以及一系列的活动。现在还有一件值得咱们赤峰人高兴的事情,那就是洪森书城自己的网站洪森图书网即将成立了,网址是:www.hstsw.com,这是赤峰市第一家网络购书网站。届时网站上将发布一些书籍简介、新书消息以及图书销售排行榜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赤峰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买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并且还将享受送书上门的服务。
风雨六年,洪森人为了回报社会,回报读者,今年他们与晚报联手为高考学子服务,在考生和家长都为填报志愿着急、迷茫的时候及时送去了帮助。为了让这次咨询会取得圆满成功,洪森书城上上下下的员工可算是尽心尽力,做足了准备,为赤峰的学子以及他们的家长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采访最后,张敏洁经理告诉记者,六年来,洪森书城得到了赤峰人民的关爱。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将努力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优的图书、更大更好的读书空间、更高更好的阅读服务,丰富赤峰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力打造书香赤峰。
(韩颖)
错把“热门”专业和好专业挂钩
据介绍,“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今日的“热门”,明后年也许就不那么热,或者变成了“冷门”。例如,早些年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类专业热得烫手,但没过多久就慢慢降温了。其次,“热门”不能与好等同。国家设置的每个专业都是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只是分工不同,需求量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三,不少人把好就业看成是好专业,炒成“热门”,这不恰当。就业的难易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供需比例,而市场需求也是变化的,也许报考当年某专业毕业生就业很容易,待四年过后毕业时,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就变得疲软。所以选择专业志愿时不要被“冷”、“热”所左右,主要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实力出发。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的,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从中寻找平衡点。
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据介绍,在高校设置的专业中,有些是国家大量需要的,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数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他专业一定好些,发展前景绝对强些。因此,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招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过分依赖父母,志愿全部由父母包办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学生的家长忙前忙后找人帮着填志愿,生怕一朝填坏误了孩子前程。针对这种现象,招办的负责人士提示考生和家长,由家长引导并没有错误,但万事不要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兴趣爱好,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做出选择那难免会出现偏颇。
(一弛)